close
淡定
 
/Anderson Lin

 

【「求職者」生氣了?】

 

某「求職者」應聘「保全主管」一職,為了強調「自己管理的大樓」把關嚴格,說到「不惜與來訪者吵架,也要嚴守公司規定」,「主考官」不盡認同,「求職者」情緒稍顯失控,「聲音高八度地」用力解釋一番。
另一名「求職者」應聘「行政人員」一職,「主考官」問離職原因時,似乎問到「求職者」痛處,「求職者」開始對「前公司、前主管」冷潮熱諷、瘋狂抱怨,說到最後也是有點激動,整個面試氣氛有點凝結。
有些「求職者」太過堅持己見,會與「面試官」陷入「無謂的辯論」,除了上述兩例,還有的會針對「市場看法不同」、「產品流程不同」而辯論,也有的問「薪酬福利」問太細,問到最後,會有一點點「質問」的感覺。
有些工作可以「健康地討論」無妨,但更多的辯論是「態度」問題,態度問題見仁見智,吵到明天也沒個結論。
個人認為,「求職者」應該多接受「主考官」新的建議或是新的思維,畢竟,「主考官」「通常」會是該產業的前輩,再怎樣「不認同的言論」,就當作聽了「一個前輩的經驗分享」即可。
我要強調,「求職者」並非要一味地附和「主考官」,是可以「堅持己見地健康討論」,但並不需要「動氣」,面試,總是花了時間,把它當作一場學習,何必弄到氣沖沖地回家。

 

【「主考官」生氣了?】

 

相比上述,「面試官」有時跟「求職者」較勁,則顯得更加無聊。
常見的是「個性上的問題」,「主考官」發現「求職者」個性比較懶惰、比較隨性、或是比較不負責任,就開始批評、甚至教訓這位「求職者」。雖然大多數「求職者」會默默吞下,但也有的不理你、不領情,讓「主考官」氣上加氣。
記住,「求職者」不是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的晚輩、也不是我們的屬下,不用把「習慣性管教」拿出來,還要慈悲為懷地說,「我是看你有救,才跟你說的。」
「主考官」完全可以主導面試節奏,不喜歡這個「求職者」,趕快結束面試就好,「教育下一代」的神聖使命,不是非我不可,真的有心教育下一代的人,不用一定要發揮在面試的場合。
我仍再強調一下,「健康交流」是可以的。如果發現「求職者」受教,「提點一下對方」是很好的、「教育一下後輩」也是很好的,重點是,無須動氣,更不用在「求職者」走後,氣沖沖地抱怨說,為何現在X年級都這樣。(更瞎的,有的還會遷怒XX大學,說XX大學畢業生都這樣。)

 

【「錄取不報到」是誰的錯?】

 

一位從事招募的朋友因為心情不好,找我「喝咖啡聊是非」。
他們公司一個「重要主管空缺」很難找,好不容易找到一位適合的,求職者竟然「錄取不報到」,害他為此被上級主管責備。我覺得這種事情,應該每家公司、每一週都會發生,為何這次這麼煞有其事阿。原來,他們公司正好要組織調整,想等調整完,再讓該員報到,整個過程耗時了兩個月,報到前幾天,公司接到「求職者」通知,說他錄取了別家公司,不報到了。(公司覺得等這位新人兩個月,又要重來,很氣。)
聽完他的敘述,我確認兩件事,一是「錄取至報到需時兩個月,是求職者要求的嗎」,不是。二是「求職者有提出任何例外的要求嗎」,沒有。
顧不得他心情不好,我對他說,這位「求職者」似乎沒有做錯什麼事耶,「求職者」可以同時被兩家公司錄取吧(某個程度,證明你選到的是「搶手的人才」),如果「錄取不報到」是一種「錯」,那麼,「搶手的優秀人才」則無論如何都必定要得罪一家公司。就像男女朋友還沒「正式交往」前,多認識一些異性朋友,不算「錯」事吧。
除非,「求職者」提了種種「例外的要求」,公司也為他調整了,或是「不事先通知」,只要不是這兩種情況,「錄取不報到」這件事,個人認為不能完全怪罪「求職者」。
建議人資夥伴換成以下思維,「錄取」前,是「資方權益」,「資方」有權多找人來面試,無論跟任何「求職者」談得再怎麼愉快,都可以再多看一些人,面試方式也多可以要求筆試、口試、初試、複試、甚至要求實習一天都可,「資方」想怎麼操「求職者」都行,「錄取」簽核前,「資方」手上如果有好幾個可錄用名單,「資方」就會選「資歷高、薪資低」的錄用,這段過程中,也偶有遺憾。(例如,2-3位都非常合適,無奈職缺只有一個。)
「錄取」後到「報到」前的這段時間,是「勞方權益」,「求職者」有權多面試幾家企業,「報到」前,「求職者」如果錄取好幾家公司,他就會選「公司前景好、薪資高」的公司就職。相信,如果「求職者」是自己的弟弟、妹妹,我們也會這樣告訴他吧。
所以,「錄取不報到」究竟是誰的錯?個人不認為用「對」「錯」去說,應該就是一種「緣份不到的美麗遺憾」吧。
我又要強調一下,這種「緣份說」,並不是要我們「消極」面對「錄取不報到」,身為人資工作者,我們可以思考「加快任用簽核流程」、「縮短錄取至報到的時間」、「合理檢討公司薪酬競爭力」、「關懷未報到新人」、「重點職缺不限週一報到」等等工作來降低「錄取不報到」的比例,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本文不再深入探討(或許另文討論),本文只強調,對這樣的事情,真的可以不用「動氣」,而是可以「淡定」以對。
【結語】
淡定,是一個中國常用的形容詞,大意是說,遇事沉穩中又積極果斷、行事放鬆自如又從容冷靜、對人對事不急不躁也不溫不火。
上網查「淡定」兩字時,搜到一則有趣的故事:「淡定」是一種境界。凡事能淡定從容,絕非易事。北宋蘇軾對此極為推崇。一天,他茅塞頓開,悟出「八風吹不動」,非常滿意。忙遣書童把字送到江對岸的老和尚那裡指正。老和尚看後,在下面寫了一個「屁」字。蘇軾不由惱火,過江來評理。老和尚一笑,又添幾字,成了「一屁過江來」。你看,爭強好勝的蘇軾在「淡定」上就差老和尚一截。
個人滿喜歡「淡定」這個詞,這兩個字給人感覺不卑不亢、從容優雅,這邊所謂的「淡定」,並非無為地放任,而是不需動氣,理性地思考問題,多多學習控制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控制。
本文想說的結語很簡單,如果我們的情緒會被「求職者」、「新進人員」所左右,試問,未來如何處理更困難的人事談判?
現在淡定創意的名詞是分手,出現許多周邊商品
紅茶,然而我也喜歡Anderson Lin有著不一樣
詮釋,比較讓人深思熟慮,不論生活如何要
看待事情一定要三思而後說,才不會君子說出
在枉羊補勞,大費周章呢!

 

 

感謝:1.kolee e-mial分享

  2.Anderson Lin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