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人節(英語:Valentine's Day),在每年的2月14日。在這一天,
有些人會贈送禮物給情人或心儀的人,例如會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等,表達心意。
近年,情人節被指過於「商業化」。

最有名的說法是在3世紀,古羅馬暴君為了充實兵力,逼令所有單身男性公民從軍,
不許結婚。一名叫瓦倫丁(Valentine,又作華倫泰)的基督教修士不理禁令,
秘密替人証婚,結果被士兵逮捕,269年2月14日被絞死;為紀念瓦倫丁的勇敢精神,
人們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瓦倫丁紀念日,成了後來的「情人節」。

據《世界圖書百科全書》
(World Book Encyclopedia)資料指出:「在公元後200年時期,
羅馬皇帝克勞狄二世禁止年輕男子結婚。他認為未婚男子可以成為更優良的士兵。
一位名叫瓦倫丁的教士違反了皇帝的命令,秘密為年輕男子主持婚禮,引起皇帝不滿,
結果被收監,據說瓦倫丁於公元269年2月14日被處決。」另外,據記載,
教宗在496年廢除牧神節,把2月14日定為聖瓦倫丁日,後來成為西方的節日之一。

傳說,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在那個時代,皈依基督教,意味著危險,
甚至是死亡,他為了掩護其他殉教者,暴露了自己的身分,被收獄。
在牢獄中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這一奇蹟的時候,
非常害怕瓦倫丁的超能力,可能動搖他的政權。於是,為了殺雞儆猴而下令將瓦倫丁處死。
傳說在瓦倫丁行刑的那一天早晨,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
信的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重見光明的少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
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正好是2月14日。

古代慶祝情人節的習俗,可能與古羅馬的牧神節
或雀鳥交配的季節有關。
傳說古羅馬在每年的二月十四日都要舉行盛大的典禮
來慶祝「牧神節」(Lupercalia)。
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Faunus),
他主要管畜牧和農業,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Pan)。

中世紀的時候,情人節在英國最為流行。當時還流行一些風俗,
比如他們把當地未婚男女的名字分別寫在紙條上,把男女的姓名分別裝在不同的盒子裡。
然後,未婚男女就開始到裝著異性姓名的盒子裡抽籤。當名字被抽出後,
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
女子還會在男子的衣袖上繡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就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

荷蘭人的慶祝方式則十分有趣,他們認為一雙漂亮的傳統木鞋才是最好的情人節禮物。

以色列的情人節叫做「Tu B'Av (希伯來文:ט"ו באב,埃波月15日)」,
原本是個猶太人重要的傳統節日;根據《塔木德》記載,古時的八月底是慶祝葡萄豐收的季節,
未婚女子會穿著白色裙子在葡萄園內載歌載舞以歡慶豐收。

羅馬神話中的愛神邱比特型像經常出現在情人節相關物品,關於邱比特跟情人節的關係,
上述辭典說:「邱比特(拉丁文cupido,意思是慾望、愛),羅馬愛神,
相當於希臘愛神厄洛斯。

好快西洋情人節即將來到
女生愛收到男生送一束玫瑰花

有的人去吃一頓浪漫情人大餐

有的人會收到巧克力

至於我不論收到什麼禮物都會很開心

因為禮輕情意重

預祝格友們情人節快樂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 ^ 新聞智庫:情人節延續多國習俗now TV新聞 2013年2月14日
- ^ 4.0 4.1 4.2 楊明華 編著. 《有關文化的100個素養》. 台北市: 驛站文化. 2009年7月. ISBN 978-986-6838-80-4.
- 參考 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 Cu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