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團體介紹:
景勝客家戲劇團成立於民國104年,致力推動客家戲曲藝術,拓展年輕族群參與,
增進對客家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劇團秉持傳承與創新理念,透過現代舞台展現傳統戲曲的當代價值,
賦予客家戲新生命,開拓藝術新可能。
🕒演出時間:114年6月1日(日) 17:00-18:00
🚩演出地點:大孝門廣場
演出內容:
薛丁山帶兵攻打寒江關,樊洪父子出戰兵敗而回,樊梨花下山得知父兄與唐軍交戰,
助其父兄迎戰唐軍,陣前獨點薛丁山出戰,薛丁山妻妹先後出戰卻都非樊梨花的對手,
薛丁山出兵與樊梨花交戰,梨花對丁山一見鍾情,設陷阱抓拿丁山並向其求親,
而丁山為求保命,欺騙梨花,梨花故以三擒三放,
最終使薛丁山折服於裙下。
樊梨花和薛丁山大老婆對話
樊梨花和薛丁山二老婆對話
樊梨花和薛丁山的妹妹對話
樊梨花本是西涼國女將,寒江關守將樊洪之女,由於愛上唐朝大將薛仁貴之子薛丁山,反而幫助薛丁山征討西涼,
甚至成為大唐討西大元帥,建功立業。但由於拋棄了未婚夫楊藩,後楊藩陣亡時,發毒誓定在來生復仇。
薛丁山大老婆,二老婆和妹妹被樊梨花打的慘兮兮
因此告狀薛丁山
樊梨花:薛丁山怎麼躲在女人後面不敢出來呢!
薛丁山是小說中的人物,他的原型同樣是薛仁貴的兒子,但名字卻不是薛丁山,而是叫薛訥。
根據史書記載,薛訥,是薛仁貴的長子。別看薛訥是官二代,父親是唐朝兵馬大元帥,
但他卻為人低調,沉默寡言,精通兵法,善於用兵,頗得其父的「真傳」。
到唐玄宗時期,薛訥依然得到重用,擔任重要軍職,玄宗稱讚其有其父之風。
但在之後不久,薛訥第一次吞下失敗的苦果,而且是一場慘敗!在714年,
薛訥率2萬人北征契丹,此時正值酷夏,將士披甲執戈,深入敵境,十分兇險,
但薛訥卻不以為然,在唐玄宗的支持下,貿然進兵。
結果,契丹以逸待勞,當年6月,雙方在灤河遭遇,「時值酷暑,將士們酷暑難耐,
盡為契丹等所覆」,唐軍全軍覆沒,薛訥僅一人生還,契丹人送給薛訥一個外號,「薛婆」,
嘲笑他像婆娘一樣。
薛丁山和樊梨花對打
樊梨花見到薛丁山幾乎是一見鍾情
可是薛丁山瞧不起樊梨花
一直以番女嘲笑她
但是薛丁山能力太遜
被樊梨花打到沒有反擊能力
只能以騙來緩和在想辦法反擊
薛丁山最後迷路在山區,走不出,
只能呼喚樊梨花救他
最後樊梨花擺出迷幻法術
讓薛丁山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響
和樊梨花口舌之戰
最後娶樊梨花為妻,才圓滿脫困!
全部演員陣容滿多人,而且有字幕可以了解演員精彩對話
蠻貼心的,讓不懂客家語的人也能了解故事內容
1小時表演,蠻精彩,有搭棚子有小椅子可以坐
不然大熱天坐在地上會很不舒服
有些大媽還是習慣用東西佔位子
還認為理所當然,無視自己行為很不應該
讓人很不能苟同她們的低俗行為!
參考資料:
國立中正紀念堂官網
每日頭條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