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海狗在美國海洋世界拍的,發現觀光客不光是欣賞海狗游泳,曬太陽
發出很響亮聲音,也讓遊客挺好奇也覺得實在太可愛,在拍照
鳥都會飛在旁邊搶鏡頭,實在太有趣喔!
海狗(學名:Arctocephalinae),又名「毛皮海獅」或「毛皮海豹」,
食肉目鰭足亞目海獅科的一個亞科。
海狗遍布世界各地。除了生活在白令海中的北海狗外,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
根據研究發現,海狗是海洋中極少數的熱血動物,以深海魚類為主食,體內聚集厚厚的脂肪。
海狗油中所富含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DHA、EPA與DPA。
無須經過濃縮就高達了25%~30%。
DHA被稱為腦黃金,是腦組織及視神經組織最主要的成份。
EPA是血管清道夫,它可以清理血管、降低血脂。有研究表示EPA對血管壁的壁內層細胞的促生長作用
(在轉化成DPA後),同時也是一種抗血管硬化的重要元素。
DPA是人類初乳中才有的長鏈不飽和脂肪酸,在許多深海魚類中並不常見,
除了DPA在清血脂方面不亞於EPA之外,DPA也是人腦組織與神經細胞的主要組成成份,
特別是對於嬰幼兒腦神經系統和視力的發展、大腦的形成及記憶力的增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北海狗僅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一種,分布於北太平洋沿岸,其毛皮質量佳,我國稱為海龍皮,
因此海狗受到大量的捕捉,處於瀕危。南海狗屬Arctocephalus種類較多,分布也比較廣泛,
最北到達赤道附近的加拉帕哥斯群島,最南到達南極和亞南極地區,在南美洲、
非洲和大洋洲南部沿海都能見到。
海狗喜歡群居,全世界大部分的海狗生活在美國阿拉斯加附近的普里比洛夫群島,
因此這個群島又有「海狗島」之稱。此外,在靠近堪察加半島的科曼多爾群島。
干島群島和薩哈林島附近的小島上,也有一些海狗群居。
海狗,也稱海熊、膃肭獸。海狗是生活在海洋里四腳哺乳動物,因其體型象狗,因此得名海狗;
由於又有些象 熊,因而又名海熊。其實,海狗與海獅親緣關係很近,都屬於海獅大家族。
海狗分為南北兩個屬,北海狗僅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一種。海狗腎為名貴的中藥材,
取于海狗的生殖器官。
海狗生活習性
捕食鱈魚和鮭魚 ,也吃海蟹、貝類。白天在近海游弋獵食,夜晚上岸休息。聽覺和嗅覺靈敏。
除繁殖期外,無固定棲息場所,捕獵一次需走1000千米的路程。
每年春季,海狗們來到位於海灘或島嶼上的群棲地(rookery)進行交配併產崽。
北方海狗的群棲地一般在普利比洛夫群島或指揮官群島上。有趣的是,每隻狗都會回到
自己所出生的島嶼上尋找配偶。它們通過太陽的位置與海水散發的氣味,找到正確的島嶼。
海狗是食肉動物。它們的食物來源十分廣泛,但主要還是魚和魷魚。捕食魚類時,海狗會潛入水下,
悄悄地跟在獵物的後面,隨後咬住獵物。海狗無法咀嚼,因此它們不是直接吞下食物,
就是把食物撕成小塊後吞下。
海狗是群居動物,遷徙時也是成群結隊的。北方海狗每年要花費8個月時間,在白令海與加利福尼亞中部海岸間遷徙,
其間從不上岸。剩下來的4個月時間則用來交配、繁殖及養育後代。
長著狗一樣外耳的,是海獅和牠們的近親——海狗(Fur seal)。在水中游泳時,牠們用前鰭划水。
等到上了岸,牠們會用後鰭推動身體移動,像用腳一樣。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醫學百科
奇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