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兩天相同的飯店
飯店的餐廳
牛奶+麥片
自助麵包加起司和蛋
第二天早餐牛奶
水果
麵包加香蕉
吃飽後,走到運河,觀賞運河旁房子
也是很樸素美。
17世紀早期,人們就開始營造以IJ灣為核心的半圓形運河系統。
著名的荷蘭運河就是為了發展居民區而興建的,它主要分為紳士運河、
而第四運河辛厄爾運河(Singelgracht)(不要與古老的辛厄爾(辛格運河)
相混淆)主要是為水管理和城市防禦而修建。
防禦工事主要修建於城門附近,是由護城河以及防禦堤壩構成。
工程開始於1613年,由東向西延伸,跨越整個城市。歷史學家黑特·馬柯(Geert Mak)
形容其像一個巨大的雨刷。
南部工程於1656年竣工。隨後,居民區的建設也緩慢開展,但是東部城區的
輻射阿姆斯特爾河與IJ灣運河計劃卻從未得到實施。如今,一些運河已經被改建成了街道。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這些地區被用來興建公園、敬老院、劇院和其他公共設施,
卻沒有興建水利。
在運河建成之後的兩個多世紀裡,阿姆斯特丹並沒有擴建。而擴建的第一個實施者
就是薩穆埃爾·薩法蒂(Samuel Sarphati)。當時他希望把阿姆斯特丹建設成
下一個巴黎或倫敦。他計劃在荷蘭運河之外,建設新的房屋和公共設施。更主要的目的,
是通過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來改善市民的健康狀況。雖然該計劃並沒有很大程度上
拓展城市規模,但這的確帶給阿姆斯特丹一些大型公共建築。
在薩法蒂之後,范·尼夫特里克(Van Niftrik)和卡爾夫(Kalff)規劃了市中心周圍的環狀地帶。而這些環狀地帶後來大多用於建造工薪階層的住所。
20世紀,隨著人口的增加,城市急需得到拓展。人們提出了兩套方案,以建設一個前所未有的阿姆斯特丹,其中第一套方案的設計者名叫亨德里克·伯爾拉赫(Hendrik Petrus Berlage),他的方案指出,應該設計一系列的社區,以供各個階層的市民居者有其屋。
二戰後,城市的西部、南部和北部建設了大量新社區。新社區的建立不僅解決了城市住房短缺的問題,並且為市民提供了現代化生活的便利。
參考資料:1.維基百科
2.(荷蘭文)黑特·馬柯. (1995). Een kleine geschiedenis van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安特衛普: Uitgeverij Atlas. ISBN 90-450-1232-4.
3. Dempingen en Aanplempingen. Walther Schoonenberg. [2008-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8) (荷蘭語).
4. Samuel Sarphati. Joods Historisch Museum Amsterdam. [2008-06-05] (荷蘭語).
5. Uitbreidingsplan Sarphati. Zorggroep Amsterdam. [2008-06-05] (荷蘭語).
6. Samuel Sarphati. JLG Real Estate. [2008-06-05] (荷蘭語).
7. Amsterdam Oud-Zuid. BMZ. [2008-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3) (荷蘭語).
8. Uitbreidingsplan Berlage. Stadsarchief Amsterdam. [2008-06-05] (荷蘭語).
9. Plan-Berlage. Bureau Monumentenzorg Amsterdam. [2008-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5-14) (荷蘭語).
10. Westelijke Tuinsteden. Ymere. [2008-0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3-07) (荷蘭語).
11. Ontwerp Westelijke Tuinsteden. Archex.info. [2008-06-05] (荷蘭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