簑衣
神明廳
悠靜小路
石磨:朋友說這是石磨,可以磨許多東西,可以做出好吃的食物
可惜從小到大都在台北都市長大,沒有看過,也不曾用過呢!
魯班是中國古代一位優秀的創造發明家。他生活在春秋末期,叫公輸班,
因為他是魯國人,所以又叫魯班。據說他發明瞭木工用的鋸子、鉋子、曲尺等。
他還用他的智慧,解決了人們生活中的不少問題。在魯班生活的時代,
人們要吃米粉、麥粉,都是把米麥放在石臼裏,用粗石棍來搗。
用這種方法很費力,搗出來的粉有粗有細,而且一次搗得很少。
魯班想找一種用力少收效大的方法。就用兩塊有一定厚度的
扁圓柱形的石頭製成磨扇。下扇中間裝有一個短的立軸,
用鐵製成,上扇中間有一個相應的空套,兩扇相合以後,
下扇固定,上扇可以繞軸轉動。兩扇相對的一面,留有一個空膛,
叫磨膛,膛的外周製成一起一伏的磨齒。上扇有磨眼,磨面的時候,
穀物透過磨眼流入磨膛,均勻地分佈在四周,被磨成粉末,
從夾縫中流到磨盤上,過羅篩去麩皮等就得到麵粉。許多農村現在還在用石磨磨面。
鼓
犁牛
迴廊
大灶:記得以前曾經在外婆家廚房看過大灶來亨煮食物
酒櫃:讓我聯想到金庸小說酒店畫面
3/2朋友說:兒童樂園昨日世界要搬到士林科博館
所以我們做最後回顧,看到許多不同的東西,
甚至未曾看過,所以拍下來和格友們分享!
皮影戲:曾經在捷克旅行,看過黑光劇,有點類似皮影戲,可惜剛到捷克
時差還沒有調好,就開始玩,所以花了約台幣1500左右,全部團員都
睡的東倒西歪,所以不是很好的回憶!
布袋戲:二姐和朋友玲一同玩布袋戲,看著二姐調皮表情,也是讓人很歡喜喔!
各種不同大小的草鞋
草鞋古稱跂蹻,居喪時所穿的草鞋則稱苞屨,用芒草編的則稱芒鞋,
直至1950年代初解放鞋流行後,草鞋才漸漸淡出老百姓的生活。
三星期即損毀,不過由於草滿山都是,毋需成本,爛了再織就是了。
後來社會發展至有僧服承辦商,不再穿草鞋,但僧服承辦商仍
保留草鞋的涼鞋式既設計,所以僧鞋都有六個洞,美其名為「羅漢鞋」,
但釋暢懷表示佛教本無這名相,十八羅漢殿的羅漢,
也沒有一個是穿所謂「羅漢鞋」的。再後來,有人衍生出這樣的
低頭看見自己穿著這對鞋在腳上,代表「看破放得下」。
參考資料:1.http://tw.knowledge.yahoo.com/my/my?show=AB00166307
2.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