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輪盤
壺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
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幹、
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種,
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奶制品一向被視為上乘珍品,
如有來客,首先要獻上,若是小孩來,還要將奶皮子或奶油涂抹其腦門,
以示美好的祝福。
蒙古服裝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但這類住房形式不限於蒙古族,
而是在中亞地區游牧民族中很常見。古代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的住房。
也稱為穹廬、氈帳或氈包等。
二姐穿上蒙古服
蒙古帽
牛,羊,馬
蒙古族的肉類主要是牛、綿羊肉,其次為山羊肉、駱駝肉和少量的馬肉,
在狩獵季節也捕獵黃羊肉。羊肉常見的傳統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
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腦燴菜等70多種。
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剝皮烤)、爐烤帶皮整羊或稱阿拉善烤全羊,
最常見的是手把羊肉。蒙古族吃羊肉講究清煮,煮熟後即食用,
以保持羊肉的鮮嫩,特別是在做手把羊肉時,忌煮得過老。
但內蒙東部蒙漢雜居地區的蒙古族也喜食煮時加佐料,並把肉煮成酥爛的手把羊肉。
有些地區的蒙古族還喜將羊腰窩的肉切成大片,挂糊油炸成炸肉片,
民間稱為“大炸羊”。牛肉大都在冬季食用。有做成全牛肉宴,
更多的是清燉、紅燒、做湯。還食用駱駝肉和馬肉,油炸駝峰片蘸白糖,
視為上肴,有經驗的廚師還善于把牛蹄筋、鹿筋、牛鞭牛尾烹制成各種
食療菜肴。為便于保存,還常把牛、羊肉制成肉幹和臘肉。
蒙古茶道具
蒙古族每天離不開茶,除飲紅茶外,幾乎都有飲奶茶的習慣,
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凈水,燒開後,
沖入放有茶末的凈壺或鍋,慢火煮2—3分鐘,再將鮮奶和鹽對入,
燒開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時還要加黃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
其味芳香、鹹爽可口,是含有多種營養成分的滋補飲料。
有人甚至認為,三天不吃飯菜可以,但一天不飲奶茶不行。
蒙古族還喜歡將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都用于煮奶茶,
煮好的奶茶風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
馬頭琴和棋
馬琴,蒙語稱為莫林胡爾(蒙古語:,鮑培轉寫:Morin Quur,
西里爾字母:морин хуур)或綽爾,是蒙古族常用的一種弓弦樂器,
傳說從前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小馬的腿骨為柱,頭骨為筒,
尾毛為弓弦,製作成二弦琴,由於通常在琴桿的頂部按小馬模樣
雕有一個馬頭而得名馬頭琴。
馬頭琴流行於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中。
馬車
蒙古人特殊的裝備——蒙古馬
蒙古馬若用現代人的眼光看該是最劣等的馬了。蒙古馬身材矮小,
跑速慢,越障礙能力也遠遠不及歐洲的高頭大馬。但是蒙古馬是世界上忍耐力
最強的馬,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無論是在亞洲的高寒荒漠,
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可以說,蒙古馬具有最強的適應能力。
蒙古馬可以長距離不停地奔跑,而且無論嚴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時,
蒙古馬可以隨時勝任騎乘和拉車載重的工作,這也是中國傳統的好馬最終
全部被蒙古馬取代的原因。而且,蒙古馬在蒙古軍隊除了作為騎乘工具外,
也是食物來源的一種---蒙古騎兵使用大量的母馬,可以提供馬奶。
這也減少了蒙古軍隊對後勤的要求。並且,蒙古騎兵通常備有不止一匹戰馬。
札西雪巴舞道具
氂牛(學名:Bos grunniens,藏文:གཡག་,威利:g.yag),
古作犛牛(氂、犛分別為máo、lí),是一種生活在青藏高原的
野生的氂牛的肩高可達兩米,馴養的氂牛一般只有一半高,
野氂牛和家氂牛都有長毛來禦寒,野氂牛一般是棕色或黑色的,
家氂牛也有白色的。氂牛主要因為它們的奶和肉而被馴養,不過當地的牧民、
商人和登山者也用它們來馱運重物。
參考資料:1.維基百科
2.http://www.chinalane.org/life016/travel/race/00000385.html
3.有關歷史背景參考法國Rene Grousset的《蒙古帝國史》龔鉞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