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9010046.JPG

纏花是以紙片、鐵絲及絲線,以手工方式纏繞而成的工藝品,表面如絲綢般光滑,

是作工精細之生活工藝。

P9010020.JPG

「纏花」在閩南地區稱為「春仔花」,一般用於吉慶場合,尤其在傳統婚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P9010021.JPG

花仙子

纏花(春仔花)工藝」具備藝術性與特殊性,它不僅是臺灣常民生活中與生命禮俗息息相關的手工藝,

也呈現臺灣早期先民的智慧與美學。

P9010024.JPG

楓葉

陳惠美老師為傳承並發揚纏花工藝文化,讓春仔花更加貼近現代生活美學與運用,不斷嚐試多元媒材創作,

加入現代生活元素與創意,於2008年創立自有品牌「春仔花」,其產品多次獲得

國立台灣工藝發展研究中心評定為「台灣優良工藝品-良品美器」。

P9010025.JPG

聖誕裝飾 

「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早期的台灣,出嫁的新娘頭上必備艷紅欲滴的纏花,

以示吉祥。新娘佩戴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新郎母親佩戴鹿、新娘母親佩戴龜,象征福壽雙全;

其餘嬸嬸舅媽則佩戴五福花,象征歡喜和康寧,不同的身份佩戴不同樣式,各有講究。

 

 

 

P9010027.JPG

纏花,這項細緻典雅,具有相當豐富的文化內涵的民間手工藝,隨著時代變遷,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正當無人察覺它即將瀕臨消失時,一雙溫柔的手重新拾起了它,細心保存、經營,經過數年努力,

再次把這份美好帶給世人,她是全台第一位「纏花工藝」技藝保存人——陳惠美。

P9010028.JPG

陳惠美民國39年出生於宜蘭羅東,原本從事皮革工藝教學及創作。一次偶然,

在古董店同事的介紹下,陳惠美認識了的恩師「謝陳愛玉」,也接觸到了纏花。

P9010029.JPG

頭飾

 

第一次看到纏花,陳惠美就被深深吸引,心中讚嘆怎麼會有這麼優雅細緻的工藝!

她央求謝陳愛玉開班授課,

被央求不過,當年已經九十歲高齡的謝陳愛玉答應了,並把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學纏花的時候,陳惠美一心只是想怎麼把它學好,直到隔了幾年,愛玉阿嬤往生,

陳惠美才幡然醒悟:如果不是阿嬤走之前把畢生功夫傳授下來,這項傳統技藝也將面臨失傳。

P9010031.JPG

 

米線菊

我一定會把春仔花發揚光大,這是對她的承諾。」秉持著這份承諾,陳惠美義無反顧的投入學習這項民俗工藝。

回憶早期推廣過程,她感歎:「真的很辛苦!」她當初設立春仔花手工店面,很長時間業績不如人意,

甚至得靠皮革的收入來支撐,但陳惠美覺得,有沒有業績沒關係,但絕不能讓這個技藝失傳。

P9010033.JPG

玫瑰牆

後來,春仔花終於在宜蘭傳藝中心擁有自己的櫃位。民國93年,陳惠美的春仔花首度亮相朱銘美術館,

又在六年後經由宜蘭縣政府提報,獲文化部登錄為台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美術類別,

成為全臺第一位纏花工藝保存者。

P9010034.JPG

仙人掌

「春仔花」通常是三公分見方大小的紅花,以絲線纏繞紙片,搭配鐵絲,點綴物的飾品,

經由纏、繞、捻、盤、綁等技法步驟,以純手工完成。一絲一線的纏繞,看似簡單,卻暗含玄機,

若是初學入門者,更不可能領悟到陳惠美「鬆緊、鬆緊」之間的節奏。

P9010036.JPG

茶花

對於陳惠美而言,最大的難度莫過於「想做的跟做出來不一樣」,因為春仔花是單純靠手纏,

沒有任何的膠水固定,如果紙的弧度沒有把握好,很容易崩掉。因此每一個作品,

都是她經歷過很多次嘗試才完成的。

P9010037.JPG

荷花池

 「許多傳統之所以失傳,是因為沒有與時俱進。」為了讓更多人接受纏花,陳惠美別出心材,

把纏花做成項鏈、耳環或是家中陳設品,讓其用途不僅是在嫁娶,還擴展到了日常生活,

把傳統和時尚集合起來,融入現代生活美學元素,甚至結合設計師,讓纏花跳脫傳統走上國際設計舞台。

P9010040.JPG

荷花

「文化的東西就是代表國家,是獨一無二的。」連蔡總統出訪中美洲時,還把陳惠美做的纏花胸針

特別別致贈四位總統夫人,纏花如今名譽天下,這是陳惠美與纏花共同完成的里程碑,

更是不辜負愛玉阿嬤的寄望。

P9010041.JPG

 

荷花

藝術之美,在於保留傳統加上創新

讓藝術可以無縫結軌

 

P9010019.JPG

 

今天我們看到纏花美,不光是形,而是陳惠美老師用心的經營這項傳統藝術

用心即便收入不是很多,卻用無私用心傳承下去

我們才能看到如此美傳統藝術呈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參考資料:陳惠美春仔花工藝之家官網

              http://bankofculture.com/

             王亦信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ra 的頭像
    sara

    sara

    s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