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緣由
一進館內,就有個展示牆說明迪化207博物館的來歷,其前身是廣和堂藥鋪,
迪化街唯一具有百年歷史的中藥行。
展期:我家門窗持展
2018 7/21-2019 1/6
迪化207博物館
免費參觀
鐵窗花在1920年代隨著西洋現代建築傳入台灣,是一種以黑鐵為材料,
經由銲接、鍛造、彎折等工法,製作出鐵窗圖騰的民間裝飾工藝,當時常見於廟宇及洋樓街屋。
隨著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衣食無虞的情況下對於生活美學逐漸重視,
以繁複技術製作的鐵窗花,除了具有防盜功能,還可展現工匠與屋主獨到的藝術眼光,
迅速於民居建築中流行
鐵窗花圖案沒有制式化的標準,內容全憑工匠巧思,以直線或圓弧組成的幾何圖案最為常見,
而除了幾何圖形外也常看到具象化的圖案。
門神
相傳,早期的兩尊門神分別是神荼與鬱壘,據說這兩尊神明是由玉皇上帝指派的守門侍者,
他們將害人或是騷擾百姓的魑魅魍魎收服後,丟到深山中讓猛獸啃食,
於是每當鬼怪看到這兩尊守門神後,便都望風而逃,並且不敢騷擾或是禍害百姓。
隨著時代的前進,皇宮、寺廟和民宅開始將有名的文臣武將尊奉為門神,
看完展,感覺鐵窗文化也是很美
相信每家都有安裝鐵窗
有的是為了防盜,但是如果遇到火災也是很危險
全盛時期,各路工匠們較勁意味濃厚,會試圖從各種圖騰、形狀與立體度上統一中求變化,
甚至將自家經典圖案集結成「型錄」供客戶選擇,屋主選好圖樣後,師傅再前往現場量測,
視門窗尺寸與現場狀況調整窗花尺寸,因此每一幅鐵窗都可說是師傅「手工特製」的藝術作品。
窗色
無雙窗
在窗戶下方設計幾片格柵,就稱為無雙窗。
然而這樣精湛的工藝卻在1990年代後迅速消失,主因不外乎市場推陳出新的裝修材料與建築風格。
黑鐵窗花雖然美麗,但容易鏽蝕,必須定期上漆保養,並且製作成本也高出新式建材許多,
因而不敵90年代出現的白鐵(不鏽鋼),隨即被取代。漸漸的,鐵窗成為完全功能取向的建材,
機器化生產加速製造,卻忽略變化性,滿山滿谷的不鏽鋼條將家家戶戶的陽台打造成銀色牢籠。
即便如今鐵窗花的製作已幾乎走入歷史,但只要走在街上稍微用心觀察,
還是可以找到不少沿用至今的窗花作品。
開窗5時間點:
1. 起床後(早上8點)
經過一個晚上,室內空氣充滿二氧化碳、塵蟎和皮屑等,在一早空氣品質較好時開窗,可幫助內外空氣對流。
2. 炒菜時
煮飯會產生大量的油煙,對眼鼻、咽喉黏膜有害,建議開啟抽油煙機外還是開窗通風,且持續到烹飪結束10分鐘。
3. 洗完澡
洗澡會讓室內濕度提升進而容易滋生黴菌,開窗可通風乾燥,或是在浴室內安裝排風扇。
4. 睡覺前
避開日間廢氣,睡前開窗15分鐘可增加氧氣量,幫助入眠。
5. 大掃除時
整理家裡會讓細菌、塵蟎和皮屑漂浮在空中,開窗保持通風較好。
關窗6時間點:
1. 剛起床
早上6、7點空氣中的汙染物濃度仍偏高,且空氣較冷,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容易受刺激發病。
2. 霧霾天清晨
由於空氣品質差,最好等下午2點後再開窗,開10到15分鐘即可。
3. 下雨時
下雨前跟剛下雨時,汙染物尚未沉降,建議等雨後或雨小時再開窗。
4. 五級風以上
強風易揚起灰塵,因此有強風建議關窗。
5. 花粉期
花粉容易導致過敏,建議關窗用空氣清淨機過濾。
6. 塞車時
塞車開窗只會吸入廢氣,不建議開窗。
參考資料:三立新聞網
http://geofrania.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