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找尋聖地牙哥歷史,一定要來舊城,一個充滿西班牙風味建築城鎮,
並有各式墨西哥餐廳及妝飾,是聖地牙哥的起源地。
這是我們搭輕軌前往舊城
輕軌售票販賣機
搭輕軌三站就要美金2.5元
我們來到雪茄&菸斗 專賣店
由於吸食雪茄和吸食香菸有些不同,典型的雪茄吸食者是不會把雪茄的菸吸入到達肺部,
而是讓菸在口腔流連,所以,雪茄吸食者患上肺氣腫和肺癌的比率比起香菸吸食者低,
但比非吸菸者為高。
部分人對雪茄存在誤解,以為吸食雪茄對健康無害或傷害較吸菸低,但經常吸食雪茄風險
不亞於吸菸,且數據顯示,吸雪茄所吸收的尼古丁比吸菸高,而雪茄的二手菸與普通香菸
的二手菸一樣有害旁人健康。雪茄吸食者比起非吸菸者較易患上口腔癌、舌癌或咽喉癌。
例如佛洛伊德是因為吸食雪茄而患上口腔癌的名人。
雪茄(英文:Cigar),屬於香菸的一類,由乾燥及經過發酵的菸草捲成的香菸,
吸食時把其中一端點燃,然後在另一端用口吸咄產生煙霧。
雪茄的菸草的主要生產國是巴西、喀麥隆、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國、宏都拉斯、印尼、
古巴生產的雪茄普遍被認為是雪茄中的極品,但有不少的專家認為宏都拉斯
和尼加拉瓜頂級雪茄同樣俱競爭力。
不同於香菸,雪茄只有非常少的菸味,通常是一些發酵過的菸草和其他的味道。
一些好的雪茄特別是如古巴早期到1990年份的雪茄基本上沒有菸的味道。
一些比較常見的口味包括以下:
- 皮革味
- 香料
- 可可/巧克力
- Peat/慕斯/earth
- 咖啡
- 堅果
- 蘋果
- 香草
- 蜂蜜
- 桃
古巴雪茄的優勢在於下布埃爾塔(Vuelta Abajo)地區適宜菸草生長的小氣候,
同時歸功於當地雪茄製作人的手藝。
雪茄主要是以形狀和大小(又稱為vitola)去分類。
菸斗是流行於美國、歐洲的一種吸菸道具,塞進切好的菸草加上香料後點燃吸菸。
最早菸斗主要流行於世界各地原住民,過去美洲原住民與有抽菸斗的習慣。
「雪茄」這中文譯名為徐志摩所譯,音譯之餘,也取其灰白如雪,因以為名。
菸斗這種吸菸工具推估是在有吸菸這種行為時,利用菸斗是最早的吸菸方式。
當時除了利用這種菸斗式的吸菸方式以外,也有咀嚼式的與鼻菸式的(SNUFF)。
吸菸方式約在16世紀以後從歐洲傳到世界各地,各地都出現各式各樣不同的菸斗,
這樣的吸菸方式直到19世紀左右,菸捲(cigarette)的普及為止。
根據考古學的考證,瑪雅文明的出土容器的表面顯示一男子吸食原始的雪茄的繪圖,
證明公元10世紀,加勒比海和中美洲的原住民已經擁有吸食雪茄的技術。雖然吸菸
是美洲土著的習慣,但普遍認為雪茄是由熱那亞冒險家哥倫布引入歐洲。
菸斗在構造上就是選一長條形木頭,一頭較大,中間挖空後做成菸管,較大的一頭再挖一個
槽用來填裝菸草。雖然不難做,但是因為是要將菸草燃燒,所以其材質就很講究了。
一般最常使用的是石楠木,或海泡石(Meerschaum)等材質。
一般利用菸斗吸一次菸會因為菸葉的種類不同與填塞方式的差異,在時間上平均要
花大約30分鐘到1個小時不等,也因為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甚至有些人還需要
花超過兩個小時才吸完一次菸。在當時甚至還有『菸斗吸菸大會』來針對
抽菸時間競賽的國際大會。
1962年2月7日,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為制裁菲德爾·卡斯特羅的社會主義政權,對古巴實施
禁運,而雪茄問題也隨之而生。不僅美國國民因此失去購買當時公認為最上乘雪茄的機會,
而古巴雪茄也因而失去龐大的美國市場。
根據Pierre Salinger的敍述,2月6日傍晚,甘迺迪總統要求他代為購買千支
古巴H. Upmann雪茄,而翌日的早上,當雪茄到貨,甘迺迪便簽署禁運法案。
在禁運生效前的進口到美國的雪茄仍然可以合法地進行交易。直至2006年,
法例依然禁止美國國民購買或進口古巴雪茄,因此高價的走私貨和猖獗的偽冒貨依然
充斥著美國的雪茄市場。
由於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的普及,美國國民現在很容易在加拿大的網站上購買來自古巴的
雪茄。但經此途徑購買雪茄的消費者需要承受被騙的風險,例如購買的是偽冒貨
或收不到貨品。
逛完雪茄&菸斗 專賣店,也走了好多地方
肚子餓荒了
就叫了二份的午餐
這是我點的自助午餐
這是朋友點的自助午餐
參考資料:http://www.oldtownsandiego.org/
菸火撩人-香菸的歷史》(法)迪迪埃·努里松P57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