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適逢陳澄波一百二十歲冥誕,為了讓民眾更進一步的與陳澄波的畫作親近,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嘉義市政府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共同主辦,結合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正修科技大學研究及修復成果,
頑石創意策劃製作「光影的旅行者--陳澄波百二互動展」,首站在嘉義市博物館展出,
第二站巡迴至高雄大東藝術文化中心,2014年12月30日也將到台北展出。
展覽涵括五大主題,從入口意象「南方豔陽」介紹陳澄波生平,以「時空旅行」解說各時期畫作,
「探索劇場」將畫作變成超大型數位劇場,「修復密碼」呈現正修科技大學累積多年來修復陳澄波畫作點滴,
到最後展出充滿力量與震撼的「玉山積雪」。
2014-12-30~2015-02-28地 點北向製菸工廠一樓
免費入場
這個很好玩
你可以挑選一張喜歡畫作,放於留言感應機
開始操坐電腦
當於完成時,你的留言記憶永遠留存在留聲機
這張陳澄波先生畫玉山入口處一景
陳澄波(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臺灣著名畫家。1926年以一幅〈嘉義街外〉的作品,
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院展覽會」( 簡稱「帝展」 ), 這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
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在3月25日被國民黨政府於嘉義火車站前槍斃,享年52歲。
這張嘉義街景
陳澄波1895年(明治28年)出身嘉義,母親早故,父親陳若愚為清朝之舉人,受聘在外為私塾老師。
陳澄波從小由祖母帶大,由於家境清寒,先進私塾讀漢文,13歲才進公學校讀書,後來又到臺北市的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即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就讀。由陳澄波留下的日記中,可以看到他自幼就有繪畫的興趣。在台灣的日治時期,
畫家有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地位與榮寵,在當時入選帝展總是報紙上的頭條新聞,繪畫成了台灣人揚眉吐氣的最佳方式。
於是陳澄波的理想便是成為一名大畫家。
這張陳澄波先生是喜愛作品中西合併
用油畫畫出拱橋倒影和遠近對襯許多概念呈現手法
在陳澄波上台北入國語學校的第一年,著名的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仍在該校兼課任教,故陳曾在石川的指導下,
受過基本的寫生訓練與水彩技法。1917年國語學校畢業,1919年任教於嘉義廳嘉義第一公學校擔任訓導一職,
1920年任教於水堀頭公學校擔任教諭,1921-1923年任教臺南州水上公學校擔任教諭,也曾帶領學生到郊外去寫生。
1924年(大正13年),陳澄波以將近三十歲的高齡考入當時畫家的聖殿—東京美術學校繪畫科就讀,
是早期留學日本的台灣學生之一。1926年(昭和元年),他以畫作〈嘉義街外〉首次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國美術展覽會」,
成為台灣以油畫入選該展覽的第一人,之後也再入選過多次。繪畫燃燒著他的高昂的生命,他說,「一個以藝術創作為己任的人,
若不能為藝術而生、為藝術而死,還能夠算是個藝術家嗎?」。他一生最崇拜的藝術家,正是高更,
家中兩本關於高更的傳記和書信集,被他用紅筆畫了又畫。
夏日街景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與靜物較少,但其風景繪畫的風格,充滿了強烈執著的「素人」個性,實有其獨特的韻味。
而其在1921年(大正10年)所寫的《藝術觀》自道自己的藝術哲學 : 「作為一個藝術家,必須擴大生活領域,
更需寬容關懷事物。因真正的藝術家之感受性太敏銳了,若無寬大的包含量來容納,感受進來的很快就超出平常的飽和點。
他將在體內騷動,使精神失去平衡,也使藝術創作成為胡言亂語。
夏日街景這張畫在2002年被選為「台灣近代畫作郵票」系列當中的一枚郵票
這電腦互動電線感可以很好玩
它可以有三種呈現
放大,縮小,畫作呈現
共有7張嘉義街景在這電腦互動裏
這張陳澄波先生畫裸體作品
戴上此帽子陳澄波先生就一一告訴你他的一生事蹟
陳澄波先生修護作品
陳澄波先生修護作品
昨天和姐姐去參觀,正好巧遇導覽員介紹讓我收穫蠻多
用我了解和格友們同分享我的想法
有空格友們也可以現場參觀
陳澄波先生維修作品
他的作品有些損毀
許多幕後工作者
花許多的時間維修
好的畫作需要更多人欣賞和肯定
有興趣朋友們可以去參觀
讓你有一個不一樣收穫
參考資料1.台北市文化基金會 松山文創園區營運中心
2.^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http://www.ntue.edu.tw/. [2013-07-20].
3.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