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德
「2017台北河岸音樂季」青春舞曲系列活動本週六(7/22)下午5時在大佳河濱公園熱鬧登場!
台北廣播電臺將邀請葉佳修、施孝榮、李明德、傅薇以及阿爆等多組知名歌手,
陪你大聲唱出青春回憶。
李明德
曲目:恰似你的溫柔
溫柔的孤獨
阿爆
曲目:青蘋果樂園
失戀陣聯盟
阿爆
主持人:怡君
施孝榮
曲目:外婆的澎湖灣
再見康橋
民歌的特質是歌詞通俗而真摯,曲調優美而樸質、節奏明朗而生動,結構簡短而自然,
使人聽了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歌謠具深刻思想內容,反映社會的光明面及純正價值觀。
校園民歌是台灣的一種音樂風格。七零年代之前,西洋音樂為台灣青年人喜愛的音樂主流。
但1972年,當時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及1978年中美斷交後,
激發了國內年青人面對自我文化覺醒,因而觸發台灣青年學子不再高唱西洋音樂,
轉而「用自己的語言,創作自己的歌曲」的想法,並喊出「唱自己的歌」的口號,
也奠定了華語流行音樂產業在八零九零年代起飛的關鍵。
施孝榮
民歌能夠表現出一個國家民族命運和遭遇,甚至藉著民謠,可加強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
其功效無可限量台灣民歌,充分表現出先民的奮鬥、進取、樂觀開朗的精神。
傅薇
曲目:木棉道
傅薇
在台灣各地流傳的民歌,包羅萬象,例如:歷史故事、民間傳說,道德教化、農耕漁牧、
家庭倫理、男女情愛……等,都是民歌題材,內容非常豐富。
傅薇
民歌是人民的心靈寄託。 由一個民族的民歌,可以了解該民族文化內涵,及該民族的心聲。
台灣民歌運動轉變的原因可分列如下:
社會氛圍轉變是校園民歌運動沒落的主要因素。
社會商業化、現代化的進展
此趨勢使「校園民歌」的經濟與社會環境開始改變,唱片業者以獲利為導向,
美歐影音產品大舉進入台灣,「校園民歌」單薄的技術水平和樸素的內容變得難以
與時代和市場趨勢相搭配,各唱片公司以大資本的商業行銷手法包裝流行歌手傾銷市場。
商業化趨勢也使大學校園早期的社會文藝孤島地位被分割瓦解,所謂「校園」
民歌的最後基地--各大學及大專院校校園也不復存在,甚至台灣本土化運動也無法接收
「校園民歌」退潮後的校園市場,而必須從新興的小眾場域(pub、社運活動、
地方政府舉辦的音樂節活動等)出發,抵抗商業化與市場或的衝擊。
民歌作者與演唱者的星散與精神傳承基於前述政治、社會原因與個人的生涯規劃,
校園民歌運動的主要人物、歌手畢業後出國深造、服兵役造成了人才斷層,音樂風格後繼無人。
葉佳修
曲目:新不了情
阿美阿美
葉佳修
民歌是台灣當時文化界的知識份子和音樂前輩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
尤其質樸優美的台灣民歌,是時代背景的影子,反映出台灣人開拓生活天地的奮鬥史,
它潛藏著豐富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它是民俗文學之瑰寶,保存民間文化的精華。
台灣永恆的文化資產。台灣民歌其詞意貼切,旋律又優美動人,人人應予維護並加以發揚,
我們應保持先民所傳下來良好的藝術文化,多從事思維和創造活動,
使民間的藝術創造力重現生機;並珍惜傳統的藝術文化。
夕陽真是很美
再拍一張夕陽
越拍越迷人夕陽
夕陽
因為歌手唱太多
所以專心凝聽
有的忘了歌名
但心領意會也很開心
度過一個悠閒夜晚
蝦仁蛋炒飯NT80元
看完已經7點,到行天宮站先吃碗蝦仁蛋炒飯
可能味素放太多,喝好多開水
依然渴,
最後回家擠半顆檸檬汁才解渴喔!
參考資料
官網(http://2017.riversounds.travel.taipei/)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