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菜
淡菜是從一種叫「貽貝」上取下來的肉,取下後煮熟製成乾品,因為整個製作過程都不加鹽,
所以稱為淡菜淡菜=又名孔雀蛤(貝),(像蛤蜊一樣的二面殼,像蛤蜊一樣會伸舌頭市場上看到的,
都是把另一個殼拿掉,形為長形,肉質較軔,殼上綠綠的,有的沒清乾淨,會有毛毛的,或一片一片。
淡菜生在海藻間,屬海產,卻不似其他海產那樣有鹹味,故名淡菜。
淡菜為貽貝的肉,味甘美而清淡,性溫而不燥,為滋補佳品,菜中佳餚。貽貝是海產雙殼貝類,
俗稱青口、海紅,其幹製品統稱淡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還具有很好的藥用和食療功效。
我國沿海所產的食用貽貝主要有紫貽貝、厚殼貽貝和翡翠貽貝等,其中尤以翡翠貽貝個體最大,
品質最佳,味道最好。
據分析,每百克鮮貝肉含蛋白質10.8克,糖2.4克,灰分2.4克,脂肪1.4克,幹制貽貝肉
蛋白質含量高達59.3%。貽貝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錳、鋅、硒、碘等多種微量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貽貝的營養價值高還由於它所含的蛋白質有人體需要的纈氨酸、亮氨酸
等8種必需氨基酸,其含量大大高於雞蛋以及雞、鴨、魚、蝦和肉類等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另據研究,貽貝脂肪中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脂肪酸,其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較豬、牛、羊肉
和牛奶等食品為低,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對較高。
貽貝還有很高的藥用與食療功效。據《本草綱目》記載,貽貝肉能治“虛勞傷憊,精血衰少,
吐血久痢,腸鳴腰痛”。現代有關藥書記述,貽貝性溫,能補五臟,理腰腳,調經活血,
對眩暈、高血壓、腰痛、吐血等症均有療效,而治夜尿吃貽貝效果甚好。貽貝中含有
維生素B12和B2,對貧血、口角炎、舌喉炎和眼疾等亦有較好的療效。
貽貝尤其是翡翠貽貝的食用方法有多種,如清蒸、白灼、紅燜、鮮炸、炒吃和煲湯等均可。
清蒸時剖開貝殼,加薑、蔥、大蒜、酒、醬料等,味香可口,多吃不膩。
夏天,若用其幹製品——淡菜加料煲湯或煮粥,更是老少皆宜。
如同台灣孔雀蛤,吃要記得從底部從上拌云
味道才會入味
番茄湯
豬排
薯條,是這次旅行中幾乎每餐都可以吃到,
如同台灣米吃文化
土司加奶油
因上個洗手間出來,已經只剩下我的部份
其它人已經等不及下肚
香草冰淇淋
因店家上菜,已經等候一段時間
因此已經融化
看不出是香草冰淇淋模樣
參考資料:
http://www.ytower.com.tw/prj/prj_01_24/street-7.htm
料理達人BOSS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