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官邸不光只能賞玫瑰,菊花,還有令人寡目相看的蝴蝶蘭
蝴蝶蘭被稱為「蘭花之后」;台灣被視為蝴蝶蘭王國;蝴蝶蘭年外銷數千萬株,
外匯收入10多億台幣;2008台灣國際蘭展大白花蝴蝶蘭第三度獲得總冠軍;
在世界各地蘭展,台灣蝴蝶蘭更是經常得獎的姣姣者。
台灣原產的蝴蝶蘭有兩種,其中桃紅蝴蝶蘭(Phalaenopsis equestris
(Schauer) Reichb. f.)在台灣僅產於小蘭嶼,
另一為台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Reichb. f.),即所謂的台灣阿嬤。
台灣蝴蝶蘭有另一個學名為Phalaenopsi amabilis var. aphrodite(Reichb. f.)Ames,
阿嬤這個名字便是來自amabiles的前兩音節。在蘭科的家族裡,蝴蝶蘭被稱為「蘭花之后」。
台灣的蝴蝶蘭1879年在蘭嶼被發現,73年後的1952年得到國際蘭展的冠軍,1952 ,
1953 年連續兩年,來自台灣的原生蝴蝶蘭,當時形容是在一塊大蛇木板上飛舞著
三百多隻白色蝴蝶,在美國加州所舉行的國際花卉展覽會中獲得了冠軍。
在得獎光環的籠罩下,台灣蝴蝶蘭想要如以往獨居在幽谷的過活已是難事,
連以蝴蝶蘭為名的蘭嶼,都在開放觀光前失去台灣蝴蝶蘭的蹤跡,
據說當地所出售的蝴蝶蘭都是從台灣本島運過去的栽培種,還不是台灣的原生種哩!
台灣蝴蝶蘭之所以稀有,除了人為的大量採摘外,產地的狹窄也是原因之一,
在台灣只有靠近東海岸海拔800公尺 以下的亞熱帶及熱帶森林中較多,
但是目前要找到野生者已是難上加難,有些單位現在正進行復育的工作,
期待有一天,我們能看到滿樹的蝴蝶蘭,綻放著白玉般的花朵,在林間展翼嬉戲。
蝴蝶蘭主要生長暖熱的的潮濕森林之中,在原生環境下著生於樹皮、樹冠。
除了部份中溫性的品種外,蝴蝶蘭喜歡溫暖、潮濕且通風的環境,對光線的需求量高。
盆栽可分為塑膠盆與素燒盆兩種盆器。常見的大規模生產蝴蝶蘭主要利用塑膠盆栽植。
塑膠盆栽植蝴蝶蘭有許多好處,如造價便宜、可重複使用與不易損壞等,
但塑膠盆的通氣性及排水性不佳,建議利用塑膠盆栽種時最好能夠再盆底放置小石塊
或保麗龍塊提高通氣性與排水性。
素燒盆的通風性與排水性十分良好,十分符合蝴蝶蘭根部的生長要求,但應注意長年栽植後,
盆底容易堆積白色的無機鹽結晶。
若完全用水苔 栽植,注意不可將水苔塞得過緊造成通氣不良,
只需將浸透水的水苔用手把多餘的水擠掉,鬆散地將蝴蝶蘭的根部包好, 再塞入盆器,
水苔的用量約為盆內容積的1.3倍。
板植可利用蛇木板 及軟木板,將蝴蝶蘭的根部用壓乾的濕水苔包好,
利用金屬線或尼龍線固定在板上即可,並維持較高的空氣溼度。如果栽培得當,
大約一個月左右便可以看到新根開始伸展,並黏著於板材上。利用板植應注意由於通風良好,
水分容易散失。
家中已有2盆蝴蝶蘭,每年都開花
4/9去台大校園參觀
看到農學系學生販售自已栽培白色蝴蝶蘭
實在很美,我還是忍不住買1盆,只賣150元
昨天同事又送1盆
我已經有4盆加上螃蟹蘭2盆
還有其它花朵
小小的陽台種一些花草
來增添美感
有時心情不好看些花朵
心情變的很好
因為它們能在自然環境中成長
而且能適應環境變化
我們也該學習花草不挑環境
而是努力找出它們能存活的重要因子
以不變應萬變
參考資料:蘭展新聞報導
https://tw.answers.yahoo.com/activity/questions?show=WIAUK6VOUXJFRLGFTVZXKN4AXI&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