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爺
城隍(城隍爺、城隍爺公、城隍老爺或城隍尊神),城隍原意是
「城牆」與「護城河」的意思,後來演變為城池的守護神,是負責陰間司法的第一關卡,
有如今天的地方首長,維繫著整個地方的安危。
城隍爺是一位公正無私的人,他們有任期制,所以每位城隍爺可以攜家帶眷
來城隍廟任公職,在古代廟後方都還有長官宿舍和後花園呢!城隍爺也因任職地點不同,
有等級之分,在京都的城隍爺封為「承天鑒國司民昇福明靈王」,府城隍爺是
威靈公的地位,住在州的城隍爺封為「靈佑侯」,住在縣的城隍爺封為「顯佑伯」,
顯示各級城隍爺、廟也有不同的身份與地位,有趣的是這一層封號中,
很類似封建制度下的「王、公、侯、伯、子、男」的封號。
月老殿
假日跟著導覽老師街區尋迴解說
雖然有時走到腳好酸,
卻是精神挺好
因為健走長智慧和健康
真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月下老人,簡稱月老,尊稱為月老爺、月老公,是道教的神祇之一,
為掌管男女婚姻之神,相傳為「媒神」。形象常被塑造成白鬍多鬚,臉泛紅光;
左手持著姻緣簿,右手拄著拐杖。
典出唐朝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韋固少年時,有一夜在宋城的客棧中,
遇到一位老人坐在月光下翻看著一本書。韋固覺得怪,對老人發問。
老人回答是「鴛鴦譜」:也就是天下人的婚姻登記書。老人又告訴韋固,
遠處那個賣菜老嫗的女兒,現在才三歲,正是他十四年後的妻子。韋固嫌其不貌美,
派人行刺那小女孩。十餘年後,韋固結婚,發覺妻子眉上留有疤痕,正是當年的小女孩。
宋城縣宰知道這件事後,把那間客棧定名為「定婚店」。而「月下老人」
也成為日後華人世界中,對愛情期待的男女們信奉最誠的神祇了。
根據臺灣臺北市艋舺龍山寺簡介牌介紹:台灣民間信仰,每年七夕,七星娘娘
會把人世間未婚的成年男女製成名冊,向天庭呈報。月下老人收到名冊後,
按照個性、善惡、興趣與條件抄寫成一本配偶名冊,然後用紅線綁牢男女二人之足,
使合適的男女配成一對佳偶。
松山霞海城隍廟位於台灣台北市八德路,為主祀霞海城隍的道教廟宇。
該廟宇興建於1892年,為位於台北松山區的多進式傳統建築廟宇。另外,
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委員會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五月十三。
台北市八德路四段439號.
財神殿
財神廟五路財神有求必應,不只保佑你財運亨通更廣施神恩為
有財無庫之信眾舉行添補財庫法事,讓你財庫圓滿,在財神殿前點盞財神燈
求個財神符再帶個財寶米回家煮食,必定讓你在整年來正財、偏財旺旺來!
門神
門神是中國住宅和佛教道教寺廟大門處的神像,亦見於朝鮮、日本、越南,
主要貼在大門或後門,佛教道教寺廟也會在山門處設有門神塑像。
門神
門神是木版年畫的主要題材之一。幾乎所有神祇都可能成為門神。
門神
參考資料:1.台北市民政局編,《台北市寺廟概覽》,1994年,台北市,台北市民政局
2.松山霞海城隍廟網路資訊
3.維基百科